博鱼体育官网 boyutiyuguanwang 分类>>
70、80年代的青岛博鱼体育- 博鱼体育官网- APP下载世界杯指定平台这些老照片让你感动!(上篇)
博鱼,博鱼体育,博鱼官方网站,博鱼体育登录入口,博鱼官网,博鱼体育登录入口,博鱼体育官网,博鱼体育下载,博鱼app下载,博鱼注册网址,博鱼体育官方网站,博鱼app,博鱼体育入口重新整理了逄淑才先生收藏的部分老照片,这些照片源自上世纪70、80年代,这个年代也恰好是许多老青岛人念念不忘的岁月。让你不觉然间,就会随着照片又回到那些旧日时光里。
那些经历过的、熟悉的、看到过或是听说过的、陌生的、改变的、消失的......在回望的那一刻,总会有那么一些场景,会让我们感动或是激动,难过或是难忘。
1970年的汇泉广场。1952年,汇泉跑马场改为人民广场,60年代曾被一度改名为东方红广场,并在广场建成主席台一座(1982年拆除),是当时青岛市群众性政治集会的主要广场(市区北部分会场设在沧口广场),后更名为汇泉广场直至如今。
1972年,青岛火车站前,欢迎西哈努克亲王访问青岛时的场景。1972年8月13日,西哈努克偕夫人莫尼克一行29人,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及中国驻柬大使康矛召等人的陪同下,由济南乘专列抵达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访问、休假。
70年代初中山公园大门前,儿童嬉水群雕还没有修建。50年代,中山公园的正大门从岞山路延安一路交界改建到了现在位置,1972年再次改建后,成了照片中的样子。
1978年,中山公园菊展。1977年恢复举办菊展后,一年一度直到现在,成为岛城市民每到秋季的一种期盼与盛会。
1978年,青岛市红领巾卫生交通监督岗,少先队员们在火车站广场上进行宣传活动。
70年代,青岛国际海员俱乐部及周边景象。当年的海员俱乐部领岛城娱乐之先锋,友谊商店是岛城先富人群的购物天堂,海员剧场舞台设备齐全、电影放映设备完善,大港客运站与国内多个港口有内海通航。这里曾经是岛城西部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70年代的四方海水浴场,1965年,位于湖岛海滨的四方海水浴场(也叫第七海水浴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因四方区域内只有这一个海水浴场,所以夏天到这里下海娱乐、洗海澡的人非常多,是市民夏日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1980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这是第二届灯会,此后一年一度越办越红火,逐渐成为与春赏樱、秋观菊相媲美的又一大型游园活动,可以说青岛人很少有没逛过中山公园灯会的。
1980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大家仔细看一下照片中的两座石狮子。60年代后期,天后宫的石狮子被移到了中山公园,安置在了不同的地方。灯会期间,被挪到了这里做了装饰物。
80年代的贮水山公园大门。1956年,大庙山恢复绿地建成公园,定名为贮水山公园。1957年,在辽宁路入口建石质门垛。1986年7月更名贮水山儿童公园。2005年,辽宁路园门拆除。
80年代初,小村庄大转盘及周边影像,那时还没有四方利群,小村庄还是一大片平房。
80年代初,台东一路与历城路交界,台东一路24号的台东旅社。这里曾是东镇有名的“明新池澡塘”,70年代改造为台东旅社,全部接待外地旅客。其后又两次改造,加盖了两层楼,改为台东大酒店。
80年代,台东一路和威海路交界。一排30路电车等待着绿灯通行,右侧是台东新华书店。
80年代的台东三路。横幅左侧是台东市场百货商店大门入口,门洞左边是台东三路65号的青岛服装二厂第一门市部。服装二厂在昆明路上,那里也有一家门市部。横幅右侧是百货商店的食品部和家电部。
80年代的台东一路辽宁路交界。左侧一辆30路电车正从山口路拐出,电车左侧是台东邮局,右侧第一栋平房是聚福楼大酒店山口路门市部,马路对面是东镇公交车站。
80年代的海泊桥。这里也是台东区和四方区,威海路和人民路的交界位置。马路上的自行车、公交车、小公共扎成堆,马路异常拥挤。
80年代初的青岛港客运站。右边是海员剧场和海员俱乐部。1977年10月1日,新建的青岛港客运站投入营运,开通青岛至上海、广州、大连等多条航线。此后数十年里,青岛港客运站一直是旅客进出青岛市的主要通道之一。
80年代,位于南海路8号的白浪花咖啡厅,1989年改名为白浪花活海鲜酒楼。这里是岛城第一家引进并经营活海鲜的专业饭店,青岛港上第一家有专用养殖池、经营自养活海鲜的饭店。1991年还与北京全聚德联合,推出全聚德烤鸭。80年代中后期,白浪花舞厅同样是红极一时。
1985年的栈桥上。远处的“灰大楼”、交际处等,均已成为了回忆。那时的中山路和栈桥就是相连的,那时候也没有步行街,那时候中山路上还是绿树成荫......
80年代,栈桥广场上的1号冷食摊。怀念那时候夏天街头的冷食摊,一张大伞,一张长桌,冰糕、崂山可乐、桔子汁、酸梅汤......,那是夏日里这座城市的标配。
80年代的太平路上。青岛夏日里的最大特色,洗海澡去!骑着自行车的市民,住在海边的优越感,可以穿着泳裤,带着大保险圈,直奔海水浴场。
1983年,栈桥西侧的第六海水浴场。六浴规模较小,沙滩脏乱,更衣室陈旧,来此游泳的多是周边市民居多。直到1987年浴场大改造后,泳客才逐渐增多。
80年代的天后宫前。60年代中后期,天后宫庙会被禁止,正门院内成了市南区少年宫,西侧门里是市南文化馆(主要办公在德县路),东边院子是青岛广告公司的木工车间,门前两尊石狮子被运到了中山公园里。
80年代末,石老人全国青少年青岛活动营地。当年同学聚会、单位团建,经常会选择这里。营地里有漂亮的帐篷,香喷喷的烧烤,晚上还有篝火晚会,聚集着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1988年,未开发前的石老人海水浴场。1985年石老人旅游开发区动工修建,1992年成为国家首批批准的旅游度假区。此后,石老人海水浴场、石老人观光园等相继进入开发建设。
读者张利青留言:这张照片是我们25路第一届团支部成员游崂山的欢乐景头,大馒头就崂山可乐快乐赛神仙。我那时也就是20岁,现如今成了60多岁的老太太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80年代的中山公园,一位市民用推车推着老人和孩子前来赏樱。藤编车载人载物都很方便,也曾是许多家庭的一大件。
80年代中山公园里的“大象滑梯”。这个大象形状的石制滑梯,滑梯就是大象鼻子,因为距离很短,刚开始滑就到地面了,但受欢迎程度却是很高,因为滑梯的进口是在大象的上,我们都叫“拱大象腚眼”。
大青岛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巨大变迁的同时,也意味着许多曾经熟悉的建筑及景物的消失,随之慢慢成为回忆。
让我们将时针再次拨回到温馨的70、80年代,每一张老照片的背后或许都有一个故事,都会牵动起一段难忘的回忆。唤起人们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怀念那些年的静好。
逄淑才先生收藏的岛城各个时期的老照片,涵盖了老青岛的城市风光、人文风俗、家庭生活、市井百态以及行业风貌。收集梳理这些照片,就像拿着放大镜在城市的历史中漫步。这些老照片,也反映了那个时候老青岛最普通的生活。